4月26日,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戴木才一行走進江西工程學院,開展了一場深度聚焦“新時代思政育人工作”的交流指導活動。此次活動圍繞思政課教學實際展開,搭建起教師交流的優(yōu)質平臺,為學校思政課的改革創(chuàng)新與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新動力。
校黨委書記、督導專員魏建克主持并講話,黨委委員、理事長助理、校長助理樂俊杰出席,黨群部門負責人、各基層黨組織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代表、輔導員代表及學生代表60余人參加了活動。
座談會上,戴木才教授憑借深厚的理論功底,系統(tǒng)且深入地闡述了思政課在教育體系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強調,思政課教師應當成為學生最受歡迎的人,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從多個維度發(fā)力。
對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他認為,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傳遞知識,更要在課上課下、網上網下以身作則,做到信仰堅定、知行合一。擁有家國情懷和仁愛情懷,能讓教師更好地與學生共情;善于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和辯證思維,不斷充實知識儲備,則能使教學內容更具吸引力,以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和深厚的人文情懷感召學生,助力他們成長為有擔當、有素養(yǎng)的新時代青年。
針對思政課的課堂教學,戴木才教授指出要推進課堂革命。當前思政課教學存在理論功底不扎實、實踐經驗不足、教學方法單一、學情分析不夠深入等問題,教師應直面這些短板,不斷增強自身本領,把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打造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金課”。
此外,戴木才教授還圍繞黨建、思政以及教學與科研,教材與教學體系、管理規(guī)劃與管理制度,以及課題選報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講解。在交流互動環(huán)節(jié),他結合自身豐富的教學經歷,對與會教師提出的關于課程內容設置、教學方法改革等問題,分享了切實可行的做法與體會,為教師們答疑解惑,現場學術氛圍濃厚。
在座談交流過程中,南昌工程學院原副院長汪榮有教授指出,大學教師應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原院長彭隆輝教授強調大學教師要有學術、經驗和方法,更要有教學情懷。
會上,魏建克指出,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黨建和思政育人工作,積極創(chuàng)建北斗星黨建品牌,通過黨建導航定向,組織聯合備課、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等方式,已初步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育人體系。同時,魏建克就做好學校黨建與思政工作提出三點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協(xié)同育人的重要意義;二是優(yōu)化隊伍建設,夯實協(xié)同育人基礎;三是強化內外交流,勇于擔當作為,積極投身協(xié)同育人實踐,攜手開創(chuàng)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在交流環(huán)節(jié),與會教師積極參與討論。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肖鵬表示,在思政育人工作中,要深刻領會各位專家所提出一系列新觀點、新經驗和新方法,做到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守正創(chuàng)新,不斷推動思政課內涵式發(fā)展和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彭衛(wèi)東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認為思政課教學要有情懷、有方法,做科研要誠信且具前瞻性,教師在黨建與思政工作中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和健康人格。教育與健康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劉永東、智慧產業(yè)學院黨總支書記何麗就基層如何特色開展黨建和思政育人工作,與專家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座談會前,戴木才教授一行在學校創(chuàng)始人、理事楊名權的陪同下,參觀了學校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圖文信息中心等多個育人場館。參觀期間,楊名權詳細介紹了學校辦學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的成果與特色,為戴木才教授一行深入了解學校提供了豐富信息。戴木才教授一行紛紛表示,江西工程學院是一所具有活力的應用型大學,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產教融合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等方面成效顯著,令人贊賞。
此次交流指導活動,戴木才教授帶來的前沿理念和寶貴經驗,為學校思政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希望新未來,學校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提升思政育人質量,培育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審:謝旻旻
二審:何 凱
三審:于永清